星期五, 十月 27, 2006

中国文化的境况

1958年,余英时先生在哈佛大学读到陈寅恪先生的《论再生缘》油印版,发出如下感慨

《论再生缘》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直接来自大陆内部的声音,而发言的人则是我完全可以信任的陈寅恪。他一生与政治毫无牵涉,但就其为中国文化所化而言,则可以说是王国维以来一人而已。《论再生缘》中并无一语及于现实,然而弦外之音,清晰可闻: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正在迅速地随风逝去。

顾亭林曾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用现代的话说,即是国家与文化之见的区别。我已失去国家,现在又知道即将失去文化,这是我读《论再生缘》所触发的一种最深刻的失落感。「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燕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王国维这几句词恰好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亡天下」的惶恐也牵动了「亡国」的实感。一个「无国籍之人」想要在自己的文化中安身立命似乎只是一种幻觉。


今天,许知远感慨 现在中国的学校教育:

……在四年的经验里,我的确知道,学校里没有追求科学的热情,所有学习都带有鲜明的机会主义色彩。年轻人缺乏内在的热忱,而更多的是对于外界变化环境的响应。 所有的中国人在少年与青年时代都学会了各种变通之策,他们的生存智慧足以使他们在西方世界获取生存技巧,甚至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都难 以使得他们具有真正创造力,这需要的是不懈的热忱和内心的激情,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教育最为缺乏、从不鼓励的。


从疯狂破坏到无暇专注,中国文化的境况并没有变得多么好。对未来我们应该永远充满信心,但这不意味着,美好的未来肯定会自己到来。“胜败是一时的,文化是千秋的”(李敖引语),同样,富贵繁华是一时的,文化才是千秋的,一味的追捧富贵,追求繁华,到头来注定是一场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