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九月 12, 2007

曲学阿世:一个大学生的“无耻的”获奖报告

一个曾经被视为典范的村庄,一个湖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去那里做了“社会实践”,回来后写了一份报告,对村里党员干部歌功颂德,大肆吹捧。

在一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里,出现这样的句子,我认为是可耻的——
作为亲自调查了九棵松党委创业的一位青年大学生,我写了以上仅有的这些。其实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我心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还有许许多多感人事迹要写,要颂扬。但是鉴于这是一篇调查报告,还有很多的琐碎小事就不写了。

纸上写的再好也表达不出他们创业之初的艰辛。但写出来仅仅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对他们崇高精神的敬佩。

也许“黄金百战穿山甲,不使民富终不停”才是对他们真实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2006年,那个村1407人联合控诉,终于惊动庙堂,中央发出重要批示,国务院、中央纪委和最高检察院将其双规调查。(链接

怎么写字,那个曾经是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院宣传部长的大学生,该好好向那1407位村民学习!

星期二, 九月 11, 2007

新的图书销售商业模式

一个公司,大睿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建设了一个“小”网站,书谷关于他们),致力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知识分享体系”——好正的目标!

书谷的商业模式比较有意思,具体可以看蓝皮火车的这篇文章:书谷的长尾实践。

另外,那个公司,大睿文化传播公司,似乎还拥有两个网站,其中一个是很超前的个性印刷网站:超印速(Mprint)

看起来这个公司蛮大胆的。

Apple Sells One Millionth iPhone

Hot News:
Apple Sells One Millionth iPhone

Yesterday, just 74 days after its introduction on June 29, Apple sold the one millionth iPhone. “One million iPhones in 74 days—it took almost two years to achieve this milestone with iPod,” said Steve Jobs, Apple’s CEO. “We can’t wait to get this revolutionary product into the hands of even more customers this holiday season.” [Sep 10, 2007]


星期一, 九月 10, 2007

On iPhone and iPod Touch

关于Apple的200美元降价行为和iPod Touch的推出,我看到了一些很中肯或精彩的观点。

1、王汝聪:iPod Touch销量好坏次要,其对iPhone销量的推动是更重要的。

首先,研发iPod Touch并没有耗费苹果多少精力,也没有增加更多的成本。因为iPod Touch仅仅是iPhone的“缩水”版,甚至外观设计都不需要重新来做,这极大的节约了成本。而且iPhone和iPod Touch很多配件都通用,比如最昂贵的显示屏,内部感应芯片、音乐控制芯片等等,这很好的增加了采购规模,也降低了成本。因此,即使iPod Touch没有良好的销量,对苹果的利润也无大碍。

  其次,苹果iPod Touch是为了衬托iPhone,提高iPhone的销量。16G的iPod Touch与8G版的iPhone同价,很明显消费者更多的会选择iPhone,更加认为iPhone超值。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对比效应,有利于 iPhone的销售。

  最后,CEO乔布斯希望最终的结果是iPhone取代iPod Touch,取代所有音乐播放器,实现平台的统一,建立起“苹果公司”自己的壁垒。因此,虽然iPhone与iPod Touch有较强的替代关系,可是苹果仍不担心。正如苹果公司一位负责人所说:“这是我们自己产品之间的竞争,总比其它竞争对手加入要好。”
2、陆离斑:逆向思维——
iPhone只是一部能打电话能发短信的iPod Touch,而iPod Touch则是一部可以听音乐的时尚PDA。
Jobs只是把手机的基本通信服务(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模块,从iPhone里取了出来。既然如此,那PDA们、MP4们、和PSP们,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通信模块塞到自己里面呢?

iPod Touch和iPhone的“暧昧关系”告诉PDA们、MP4们和PSP们:你们不需要研发一部手机,把通信模块嵌入自己的产品就可以了;你们不需要进入手机市场,把手机市场圈到自己的“绝对领域”就可以了。

星期日, 九月 09, 2007

关于写作的六原则

George Orwell在"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裡面提出的六個基本原則(via Tzigane):
http://www.economist.com

1. Never use a metaphor, simile or other figure of speech which you are used to seeing in print.

2. Never use a long word where a short one will do.

3. If it is possible to cut out a word, always cut it out.

4. Never use the passive where you can use the active.

5. Never use a foreign phrase, a scientific word or a jargon word if you can think of an everyday English equivalent.

6. Break any of these rules sooner than say anything outright barbarous.

谎言是如何使我们受到伤害的?

(via 邹恒甫的博客):
谎言是如何使我们受到伤害的呢?

它是以一种看似非常真实的方式,有目的让我们抓狂,从而损害了我们对事实真相的把握.如果我们相信了谎言,那么我们的思想将会变得子虚乌有,并被荒诞和幻 想所纠合的东西所占有和统治。说谎者自已过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极度孤独的生活(Andrienne Rich 语)。这种孤独因过于古怪而难以用言语表达。在揭开谎言之前,甚至连撒谎者自身都意识不到他本人是孤单的,都意识不到在他编织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都意识 不到他已经撒了谎。

消息一则:2007北京自由软件日

我用Ubuntu,虽然因为电脑配置低、声卡支持不好等缘故,不经常用,不过,还是很喜欢Ubuntu的。

在Ubuntu中文看到这则消息,2007年的自由软件日,9月15日(周六)在清华东门的FIT大厦举行。

那个地方,年初参加“民间教育工作者圆桌会议”时,代表“教育中文翻译”(现在的“益学会”)去过一次,挺漂亮的地方。

时间允许的话,打算去一下这个软件日,看有没有办法在我的老旧笨重IBM上装某一个Linux。

信息原文如下: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清华大学信息大楼(FIT楼)二层多功能报告厅 (为于清华大学东门内西侧20米)

软件自由日是一个全球性的、由普通人参与的向公众宣传软件自由的重要性、以及推广自由及开源软件的活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全球各地的团队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最近一次的活动中,全世界有200多个团队参加。
今年,北京Linux用户组(Beijing LUG)将在清华大学组织“北京软件自由日活动”,合作团队有COPU、CSIP、CSIA以及Ubuntu LocoTeam。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北京的学生和教师中推广自由软件的精神。如果你有兴趣来发掘一下自由软件如何让你美梦成真,本次活动一定要参加!
在这次为时半天的活动中,您将见到每天使用自由软件的个人、团体及公司,他们将阐述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也将向您展示他们从这种超级体验中获取的益处,以及怎么加入他们的行列。
如果你感到好奇、希望学习、希望发掘新事物,并且想得到众多的免费礼品,你应该参与这活动。
本次半天活动将带您领略普通的计算、Web开发、游戏、移动电话以及三维动画。你将学到如何得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以及找到社区内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这里先列几个将参会的名角:
著名的自由办公套装OpenOffice.org
浏览Web、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管理网站的解决方案
使用自由软件制作的专业三维动画及其中文支持社区
更多让你惊奇的东西,诸如三维桌面以及以往只能想像的东西,全部是自由软件!
怎么参加?到时露面即可!欲携友参加亦不必犹豫。

详细地址见: http://www.beijinglug.org/sfd


原信息链接: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t=72258

星期五, 九月 07, 2007

值得关注:中国城市化系列报道

FT中文网将在9月10号开始,推出为期两周的《中国城市化系列》报道,有看头。

相关介绍页面:点击这里(阅读需免费注册)

附:报道、采访实录和约稿一览表

(注:标题和发表日期均为暂定)

9月10日 星期一

报道:引子:中国城市化“走势图”

采访实录: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9月11日 星期二

报道:系列之一:异乡不再有虫鸣

采访实录:周春山(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约稿:流动中的中国农民(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白南生)

9月12日 星期三

报道:系列之二:故乡可望不可归

采访实录: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袁岳(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

9月13日 星期四

报道:系列之三:“特”不起来的特区

采访实录:金城(《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9月14日 星期五

报道:系列之四:“现代化之祸”?

采访实录: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约稿: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

9月17日 星期一

报道:系列之五:户籍与土地

采访实录: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

9月18日 星期二

报道:系列之六:堵不住的洪流

采访实录: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研究员)

刘开明(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

9月19日 星期三

报道:系列之七:农民“的哥”

采访实录:一位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

宋洪远(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9月20日 星期四

报道:系列之八:农民工出身的老板

采访实录:邱启光(广东东莞市亿鑫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彭雄兵(北京人民电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东)

9月21日 星期五

报道:结束篇:我们都来自农村

采访实录:严仁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

碎花

1。
持续而不断改进的书写,可能是促进思考的有效方式。
关于BSP,没有特别多新的发现,继续在Blogger书写,哪怕一段时间内自己和感兴趣的人们都没办法轻松的阅读。
写作的风格也许有必要做些改变,比如不会再刻意的少放图片,可以尝试添加一些视频和幻灯片,等。
写作的范围会适度的扩宽。

2。
我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型网站的日志。
以前的观点是,这类的文章在博客圈里写作者无数,写的比我好比我多的也有很多,我没必要凑热闹。现在想来,阶段性的总结,更多是写给自己看,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在稳定和新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果别人看了有用,于己于人也是好事。

3。
最近重读《论语》《孟子》。《论语》三个版本同时进行,其中,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南怀瑾先生的胸襟气度学识眼界,当为帝王师。
南先生对孟子的解读亦为精彩,熊逸的《孟子他说》于调皮中见学问,好玩儿好看,可供一读。
这里,有一些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

4。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精微有力。

5。

又买到一本斯宾塞-约翰逊的《给你自己一分钟》,有如初见。
和一个朋友说笑,谈到要送我一个礼物,于是我提议:送我一个便宜结实的电子表就可以了。
按照我的时间观,这件事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很久以后的现在,据说表已经买好了——不知道多久以后,我可以戴上(希望是我喜欢的样式),然后不时给自己一分钟,哈哈。

6。

创作型歌手。
我指的是王力宏和范玮琪。听他们唱歌,感觉旋律和声音是合一的,融入骨髓的音乐细胞给人极美的体验。
听他们的新歌,觉察不到断层,感觉始终是一直以来听到的声音;同时,又有新的小惊喜。
王力宏,改变自己;范玮琪,哲学家

周杰伦的新专辑什么时候出来呢?